美章网 资料文库 教学组织论文范文

教学组织论文范文

教学组织论文

教学组织论文范文第1篇

高校足球教学作为一种体育教学实践活动,当使用新的教学理论做指导时,首先要做的事情应该是将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要与教学规律和教学特点相融合,不能出现教学理论与教学实践相脱节的情况。其次,自组织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个人要求比较高,因此想要达到理想效果,就需要教师与学生主动探索,持续坚持。最后,由于高校自组织足球教学活动要求较高,很多学生还不具备自组织能力,也常常会发生一些散漫现象。这就需要我们加强对学生自组织能力的培养,预防无组织现象发生。

2高校足球教学中自组织产生功效的理论基础

结合高校足球教学基本特征,不难发现其中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在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性无法得到有效应用。足球教学理论的飞速发展,就要求持续有效推动高校足球教学改革,这就为自组织理论应用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

2.1自组织教学理念的评价和作用以往高校足球教学活动都是采取目标和手段相结合的教学思路,而这一教学理论并不适应于当前教学活动,目标加手段的教学理论实质上是一种确定性的固化思维。而这实际上也违背了高校足球教学的本质,也使得学生的主体地位无法得以展现。而自组织教学理念则完全是从学生自身兴趣出发,由学生结合自身状况进行合理探索。自组织教学理念所研究的内容是复杂自组织系统构建和持续发展的体制,是对事物发展本质的最好诠释。而高校足球教学事实上也形成了一个复杂的自组织体系,将自组织理论应用到高校足球教学活动中,将会推动足球教学朝更高层级发展,引入而来的开放思维,不仅会有效避免传统教学误区,更为高校足球教学发展进步带来更为远大的发展视野,进而推动足球教学有序发展[2]。

2.2高校自组织足球教学的本质认识分析高校足球教学体系是构建在内部机制基础之上的,因此,其实质是在足球教学活动中,重点培养学生的自我发展能力,重视培养学生的主动创造能力和创新能力,让学生对足球学习不仅有激情,还有热情。而在这一过程中,教师也实行了自身教学能力优化升级,优化足球教学过程,改善教学系统,解决教学问题。

3高校足球教学中自组织理论的具体功效

在高校足球教学活动中,深化应用自组织教学理论是以足球教学自身复杂系统本质为基础的,通过结合使用情景化教学方法,最终发挥其作用,具体而言,其功效主要有以下几点。

3.1有利于教师充分发挥自身教育职能以往足球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对课堂内容把握不够,缺乏对教学重点和关键的把控力,不仅使学生学习缺乏实质进步,也使得整个课堂教学质量低下。因此,在高校足球教学活动中,通过应用自组织教学理论,能够促使教师及时转化思维方法,从而构建以引导学生参与为主的现代教育观,从而帮助教师充分发挥其自身教育职能[3]。

3.2有利于提升学生的创造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高校足球自组织教学通过教师充分发挥自身教育职能,通过构建以引导学生为主的教学观,使得新的足球教学活动不再是由教师机械管理,而是通过制定一定教学方案,学生按照教学目标不断探索,这不仅认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更是学生与教学环境、教师教学方法之间深度融合。学生实质上就是教学活动中的关键者,同时学生学习的过程更加自由,其主动探寻替代了以往被动学习,使得学生的创造力也大大提升。

3.3有利于学生足球技能的应用掌握与持续进步影响学生足球水平有效提升的因素主要包括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状况、学生的智力状况、学生的身体素质等,而学生的积极性对学生足球技能迅猛提升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除此之外,规范化的指导和示范、系统化的训练和练习更是能够帮助学生掌握足球训练的技术,从而确保学生持续进步。在自组织理论指导下的足球训练活动中,学生可以进行正确的表象训练,从而减少分化现象的出现。而高校足球自组织教学活动,能够结合多个方面对学生的训练效果进行直接反馈。这就使得学生运动技能在获得极大提升的同时,整个足球训练活动更加规范。

3.4有利于优化教学过程、促进足球教学系统发展进步结合长期足球教学实践,不难发现高校足球教学系统是内部各个环节相互协调、共同作用并最终以合力的方式运转的。而一旦内部缺乏有效协调,就很容易使得教学实践活动中出现足球教学系统运转混乱的现象,这不仅直接影响到教学活动的效果,更使得教学目标无法顺利实现,而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就是传统教学系统自组织水平较低,内部协调不足。而在高校足球教学中充分应用自组织理论能够有效发掘教学体系内部的潜力,通过优化教学过程,最终高质量、及时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促进整个足球教学系统发展进步。

3.5是培养全面优秀人才的必经之路当前高等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培育全面人才,优化学生的各项能力。因此教学活动要更充分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力。大学生基本上身体素质已经稳定,加上处于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素质尚不稳定,只有制定系统化的教学计划,开展自组织教学,才能符合大学生个性特点,促进学生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有效发展,通过自组织足球教学活动开展,能够帮助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优秀人才。

4结语

教学组织论文范文第2篇

传统的体育教学方式是在传统的体育教学观念的指导下形成的,这种教学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已经逐渐地显露出它的弊端。这也就意味着,想要让高校体育教学更为符合现代社会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就要形成一种全新的体育教学观念。体育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能够通过一种全新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师生的全新体育教学观念。这种新型体育教学形式的出现,不但能够让大学生的身体得到很好的锻炼,也能够使学生对体育锻炼形成强烈的兴趣,并且自觉地完成体育锻炼的目标。即使在未来学生们离开了校园,也依旧会保持原有的体育锻炼习惯。

二、体育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的现状

(一)部分高校已采取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并取得成效现如今,我国已经有部分高校开始采取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来进行体育教学,这种教学方法一开始实施,就受到了体育教师及大学生们的欢迎。师生们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大幅度提升,越来越多的学生在体育教学中获得益处,大学生们已经渐渐地形成了一种良好的锻炼习惯,身体素质越来越好。同时,体育教师的教学负担大幅度减轻,体育教学目标得以顺利的完成。并且,体育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正在向更多的高校进行扩展,在不久的将来,将会实现全国高校都采取这种教学形式。

(二)该教学组织形式增大了教学管理的难度体育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在我国高校中实施的时间比较短,还有很多的问题有待解决。其中一种较为显著的问题就是该教学形式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体育教学管理的难度。我国每一所高校中学生数量都非常的庞大,学生之间的身体素质、兴趣爱好等都存在着非常大的差异,如果高校要照顾到每一位学生的情况,将会是一场极其浩大的工程。因此,我国高校体育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的管理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更专业的体育管理技能和经验。

(三)学校没有足够的场地来实现该教学组织形式在中国这个人口众多的国家里,可以说是寸土寸金,高校要实现体育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就要有足够的场地来给学生提供良好的体育锻炼环境,那么高校的体育教育投资将会非常巨大。并且由于一些体育项目对于场地及周围环境的要求非常高,许多高校的条件难以到达这样高的标准,在实施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的体育教学时,就会遇到一些障碍,难以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学生的体育锻炼达不到要求,也就难以完成体育教学的目标。

(四)教师缺乏体育俱乐部教学模式的经验体育教师在长久的体育教学过程中,已经逐渐地形成了一种固定的教学模式,从传统体育教学形式到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的转变,将会为体育教师的工作带来极大的困扰。由于我国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在高校体育教学中的实施时间较短,对于这种新型教学模式有着丰富经验的教师非常之少,这就导致了高校中缺乏有经验的体育教师,造成了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的体育教学难以施行。

三、体育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的策略

(一)从根本上转变体育教学观念教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教学形式,因此,要想顺利地实施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的体育教学,就要先从根本上转变体育教学观念。高校管理者和体育教师应当充分认识到现代社会对学生身体素质要求的变化,更要清楚学生们实际的健康状况,意识到实施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的重要意义,从而重视这种教学形式,并且将该教学方式落实到实际教学活动中去。只有转变了体育教学的观念,才能够不断地克服教学过程中的困难,让新的教学形式逐步实现。

(二)完善学校的教学设施,转变教学课程设计思路体育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对高校的体育教学设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高校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来完善学校中的体育设施,为学生提供一个更好的体育锻炼的环境。并且在完善教学设施的同时,还要考虑到实际场地的情况,从而在解决教学要求与教学设施矛盾的基础上,节约更多的成本。另外,体育教学课程也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便更为适用于新型的体育教学形式。

(三)壮大学校体育教学师资队伍针对高校中缺乏高素质体育教师的情况,学校应当及时聘用具有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的教学经验的体育教师,并且对体育教师进行新型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培训,加强体育教师之间的经验交流,提高体育教师的综合素质,让更多的体育教师能够在体育俱乐部教学组织形式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教学组织论文范文第3篇

1.重视程度不够,没有摆到应有的地位。

《意见》明确要求各高校要重视思政课的地位和作用,要加强实践教学。但多数高职院校在实际运作过程中,只注重思想政治教育课理论性教学,而忽视了实践性教学,没有将实践性教学摆到应有的地位,从而导致实践性教学在思政课教学中的作用和功能没有充分发挥出来。不少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仍然停留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就是教师在课堂上对着教材以教师为中心“填鸭式”地说教、灌输,而对学生接收程度及反应情况全然不顾。这必然造成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实效性不强。因此,高职院校要增强思政课的实效性,就要充分认识到实践性教学的价值和重要作用,高度重视实践性教学,将抽象的理论和活生生的现实结合起来,用事实说话,用事实验证理论。

2.实践性教学与理论性教学各自为政,割裂倾向明显。

当前很多高职院校都没有形成大思政教育格局,实践性教学和理论性教学存在着各自为政,严重脱节的现象。思政部教师多以思政课的课堂理论教学为主,课堂以外的实践性教学活动虽有参与,但次数较少。大多实践性教学活动多由非思政课专任教师的学工人员来负责组织,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国力量,实现中国梦”、“缅怀革命先烈弘扬革命传统”等主题社会实践活动。这样,无形中就造成了思政课教学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问题。有着深厚理论功底和扎实学科专业知识的思政课专业教师往往只注重理论性课堂教学,而忽略实践性教学活动,从而错过了利用实践来检验、巩固、强化理论性教学的大好时机,制约了理论教学的实效。由于学工人员的专业知识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没有专业教师高,尽管轰轰烈烈地开展了各种各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社会实践活动,但由于缺乏专业理论教师明确目标的引导和科学理论的指导,造成开展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往往处于分散和割裂的状态,活动彼此之间缺乏有效的衔接和统一,从而使得实践性教学活动处于一种孤立的处境,这必然影响思政课的教学实效,也不利于学生德育素质的提高。

3.实践性教学支撑条件保障不足,教学实施随意性普遍。

受思政课在整个高职院教育教学体系中没有得到足够重视的不利影响,开展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各种支撑条件,如教学课时、实践教学场所、实践性教学经费、教师队伍等都无法得到充分保障,从而导致了实践教学实施的随意性比较大,教学效果难以得到有效保证。这种随意性首先表现在排课上面,多数高职院校的课程安排上没有固定的实践性教学课时,有的想排就排,不想排就不排,对实践性教学课时的规定缺乏一个统一的标准和硬性的要求。高职院校开展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师资队伍既有思政部的专业教师,也有辅导员、班主任以及团委、就业指导中心、学生处的老师,整个教学队伍成分复杂,来源多样,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在教学方式上,思政课教师开展实践性教学的随意性较大,大多根据自身的喜好、兴趣和专业特长,有的根本没有任何教学设计、教学目标、实施方案和考评标准。在实践性教学经费的保障上面,虽然实践性教学同理论性教学具有同等的地位和作用,在大学生思想修养和德育素质的提升上负有同样重要的使命,但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学院相关部门大多看重理论教学,轻视实践教学。在经费安排上能省就省,从而使实践性教学因经费不足而流于形式,没有充分发挥实践性教学真正的功效。

4.实践性教学考评监督制度缺失,师生参与积极性不高。

由于受“重理论、轻实践,重教材、轻现实,重教师、轻学生”等传统观念的影响,高职院校的实践性教学课程地位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实践性教学的考评监督制度严重缺失。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没有制定专门的实践性教学考评监督制度,开展的实践性教学活动如何考核,如何评定等级则缺乏统一的标准和依据,甚至有的高职院校至今没有把实践性教学纳入学生的学科成绩评定范围之内。考评制度的缺失直接影响了实践性教学主导方教师和主体方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再加上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许多活动是在课外校外进行,更有许多实践教学活动安排在假期,在没有建立完善的实践性教学监督制度的状况下,实践性教学就很容易流于形式,如果再存在考核不当、评价随意,很可能就使得思政课实践性教学被教学双方应付了事,从而失去开展实践性教学的真正意义。

二、提升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组织和运行质量的对策分析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性教学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至今没有形成一套适应当今形势特点的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组织和运行模式。因此,务必要在加强对《意见》精神深刻领悟的基础上,正确理解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内涵,深刻剖析实践性教学在组织和运行上出现的主要问题,着手构建一套适合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组织和运行的基本模式。

1.纠正认识误区,拓展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内容。

在确立实践性教学内容之前,高职院校一定要纠正对实践性教学的目的和意义方面存在的认识上的偏差,严格按照教育部“05方案”的要求重视并加强实践性教学,将实践性教学在高职学生道德教育教学体系中摆到其应有的位置。在坚持学生自主性与教师指导性相统一的基础上,鼓励学生自主性和创造性的发挥,在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实践的具体内容,开展调查研究。同时,教师要加强相关指导,帮助学生确立有价值、有创意的实践性教学内容。传统的实践性教学往往是在理论性课堂教学完成后,开一个专题研讨会、组织同学们去红色旅游景点接受一下爱国主义教育。内容单一和刻板,难以满足学生的实际需要。因此,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方面,要不断围绕其实践性教学目的拓展其内容。在内容的选择和设计上,可立足于思政课理论性教学活动,结合大学生社会实践、社团活动、安全教育等活动,结合高职院校自身特点、学生个性和能力差异等主体因素,制定适合学生实际情况,且针对性强、重点突出的实践性教学内容规划。结合周边相关教育资源,合作共建一批社会实践教育基地,并把基地资源拉进课堂,成为实践性教学的重要内容。

2.改变传统观念,丰富思政课实践性教学形式。

内容决定形式,形式服务于内容。实践性教学形式是实践性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目前高职院校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组织形式仍然比较单一,主要以社会调查参观为主。这种局面的长期存在不利于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有效组织和运行。因此,高职院校要一改过去“以教学为主体,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平台”的实践性教学组织和运行的传统观念,千方百计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中心,以社会为平台”的开放式立体化实践教学方式,进而形成现代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组织和运行模式。课内实践教学可以开展课堂讨论、学生模拟教学、经典影视赏析、团队辅导教育等活动;社会实践教学可以进行参观调查、阅读研究实践、校园文化活动、“三下乡”青年志愿者服务等活动;虚拟实践教学可以借助互联网技术实现包含网上调查、网上论坛管理、开设主题博客、创建课程聊天室、网上红色基地网站考察等教学形式。点面结合,既有依据教学内容开设的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又有社会研修基地的拓展探究。课内课外,校内校外,现实生活与虚拟空间相结合,形成立体化的实践教学体系,教学形式也就丰富多彩、种类繁多。

3.完善组织管理,加大思政课实践性教学保障力度。

当前,许多高职院校在进行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时面临教学经费严重缺乏、教学资源相对短缺、教学组织实施困难的窘境。要摆脱这种局面,就要不断完善组织管理,在组织机构、经费投入、师资队伍建设、课时保证、实践基地建设等方面加大支持和保障力度。当前高职院校在思政课实践性教学方面出现的很多问题就是缺乏有效的机制,甚至有不少高职院校还没有成立由校党委书记或副书记任组长的“思政课建设领导小组”。有的高校虽然早已成立了领导小组,但形同虚设,很少开展实质性的工作,实践性教学保障经费不足的问题更是无人问津,涉及到多部门合作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的工作更是相互推诿、扯皮,导致实践性教学难以顺利开展。因此,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思政课实践性教学的组织和运行势在必行。除此之外,还需要建立一支相对稳定的校内外专兼职结合的高素质教师队伍,为实践性教学活动的有效开展提供师资保障。

4.引入监督机制,建立思政课实践性教学考评监督体系。

教学组织论文范文第4篇

实训师资建设是职业教育质量保证的重要因素,我们要在实训教师的队伍组成和培养上下工夫、花气力。第一,实训教学要求专业教师具备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和较强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深入研究实训课堂化教学方法和规律,能文能武。

现在,具备以上综合能力的教师还比较缺乏。职业学校中普遍聘请企业中有技术、有经验的老师傅担任实训教师,而专业理论课由技能相对较弱和实践经验较少的专业课教师承担,但是这种做法只是权宜之计。在全面推广一体化专业教学的今天,我们要逐步将具有教师资格证书与职业技能证书的双资格证书作为专业教师的基本准入制度,通过资格证书审查配合理论、技能考核来评价实训教师,对合格的一体化专业教师可以适当提高岗位薪酬和福利待遇,对专业骨干更要在专业教研中突出他们的带头作用。

第二,我们还要加强对现有教师培训和培养方法的研究,建立专业理论教师和实训教师定期轮岗制度,安排教师在企业与学校之间有序地流动,使教师自觉深入到行业企业一线,熟悉生产、参与科研和技术开发。

第三,通过学习、交流、技能比武、技能达标等措施,不断提高教师自身的操作能力和对专业的理解能力。第四,我们要改变传统的学术型教师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强化专业技能考核来提高理论教师的实践能力,造就一支高水平的一体化专业师资队伍。

二、实训制度管理

制度化管理是实训教学的可靠保障,我们要研究专业化、制度化的管理方法并严格执行。

1.完善实训制度化管理办法制定车间(室)管理办法、设备使用管理规定、学生实训守则等系列管理制度。日常工作中严格按照管理办法检查实训班级的制度落实情况,确保实训教学安全有序进行。

2.完善实训管理规范制定严格的、专业性强的安全文明操作规程和相应的实训管理规范。每学期都要考核学生的学习情况,不过关的不能上机训练。同时,也要制定实训教师岗位职责,检查实训教师的靠班情况和职责执行情况,对管理不到位的教师要批评教育,对优秀的教师要肯定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3.完善实训工作流程从实训审批、训前安全知识考核、设备工量具借用、实训日常量化考核等方面形成一套合乎学校教学特点的工作流程并在实践中不断改善和补充,使实训管理和运作更加清晰合理。

教学组织论文范文第5篇

心理学家布鲁纳十分肯定戴尔的“经验之塔”理论,并坚持“教学的过程应该从直接经验入手,然后是经验的映像性表象,再过渡到经验的符号性表象”。他着眼于学生的心理操作特征,把戴尔的“经验之塔”十多个层次的学习经验进行了浓缩,将活动归纳为动作性、映像性和抽象性三个大的类别。布鲁纳的经验分层理论启示我们,数学教学活动的设计,应遵循经验获得的一般规律,从“直接性经验—经验的映像性表象—经验的抽象性表象”,提供的数学活动任务及情境应该从具体到抽象,从实物到映像,从感官参与到思维符号的参与。《三角形的认识》中教学“三角形边的特点”时,我让每个学生都准备了四根不同长度的硬纸条。为了引导学生有效开展合作学习,我精心设计了学习提纲:(1)独立选择不同的硬纸条试着围三角形,并填写表格;(2)观察表格中每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你发现当三条边有怎样的关系时能围成三角形,然后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在学习提纲的指导下尝试围三角形,然后小组交流填表,为规律的归纳和概括积累充分的感性材料和经验,这是“直接性经验”。之后组织全班交流,根据学生回答,教师演示不同的情况,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形成“经验的映像性表象”。接着再引导学生观察表格,发现规律: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都要大于第三边,从而进入“经验的抽象性表象”。教学要始于直接性经验,但不能止于此,而要逐步走向抽象。

二、实现个体与群体的经验共享

新课程强调学生的合作交流,但这种合作交流应基于学生的独立探究,这样的交流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从数学活动经验形成的角度来看,学生只有进行独立操作、思考,才能形成独立的数学活动经验,激发个体的学习智慧。教师在设计数学活动时,要让学生有独立操作、探究的机会。如教学《搭配的规律》时,创设情境:两顶帽子和三个木偶搭配,一共有多少种不同的方法?学生独立操作,有的是无序的,有的是有序的。在集体交流时,学生的展示活动应从无序走向有序。而同样是有序的搭配,有的是从帽子开始想起的,有的是从木偶开始想起的。在学生独立操作探究的基础上,展示不同的操作和思考过程,学生的个体经验才可能实现和群体的共享,从而体会搭配时“序”的重要性———不遗漏,不重复,积累有序思考的数学活动经验。如果一开始就采用合作的方式,学生的不同想法就会在部分学生的“强势”中淹没,经验的个体化可能被淹没,经验生长和积累的过程也无法清晰地展开。

三、尊重学生经验积累的差异性

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等的不同,其经验积累也是有差异的。不同的学生在同一个阶段积累的经验的层次也不尽相同。教师在活动设计时既要考虑共性,即活动设计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水平,设计的活动要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同时也要考虑学生的差异,设计的活动要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经验预期有一定的差异性,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要。例如,教学《一一列举的策略》时,对于问题:“18根1米长的栅栏围成一个长方形的羊圈,有多少种不同的围法?”最初的教学设计是先让所有学生都动手摆小棒,体会周长和长、宽之间的关系,然后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将结果一一列举出来。后来,我选择了思维水平不同的学生进行了学情调查,了解到有的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较强,能直接列式找到不同的围法;有的学生能主动借助小棒或画图来进行思考;还有的学生在教师的点拨下才能想到用画图或摆小棒的方法找到结果。于是,我改变了原先的活动设计。出示问题后,让学生自己选择解决问题的方法,并将各种不同的围法表示出来,同时提示如果有困难可以借助老师给大家提供的学具。在交流环节,我选择了拥有不同思考方法的学生进行展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在这个过程中,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所积累的数学活动经验的层次也是不同的:完全通过摆小棒方法得出不同围法的,积累的是动作性数学活动经验;摆了一两个长方形之后,体会到周长与长、宽之间的关系,再根据关系继续找到其他不同围法的学生,积累的是动作性活动经验加映像性数学活动经验;直接用列算式的方法找到结果的学生,积累的是抽象性数学活动经验。当然,对于思维处于第一个层次的学生,教师还要通过引导他们观察摆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体会长和宽的和是不变的,使他们的思维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

四、通过反思提升内化经验

教学组织论文范文第6篇

(一)构建“三位一体”微观教学组织的必要性

1.有利于探索中国特色高职院校大学制度的构建与改革。通过“三位一体”微观教学组织的构建,高职院校内部教育资源能够得到优化配置。随着这一微观组织的不断运行,可以极大推动高职院校的管理运行机制改革,推进我国高职院校治理结构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2.有利于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微观教学组织的建立和运行,将极大密切学校与社会的联系,增强校企合作的实效性,有利于探索融入企业、行业、产业发展的有效模式,有利于高职院校教育教学功能的拓展,增强办学活力,全面提升高职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和办学水平。3.有利于高职院校积极探索办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的改革。实现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4.有利于加强高职院校的“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在这一微观教学组织中,高职院校的老师能够实现由学科型为主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学校能建设一支具有教学能力、实践能力和社会服务能力的师资队伍。

(二)构建“三位一体”微观教学组织的可行性

1.高职院校有关教研室、实训室、工作室实际运行的探索为“三位一体”微观教学组织构建提供了实践范例。如: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以“双师”工作室为多功能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湖南工业美术职业学院围绕高职艺术设计教育类型特征,构建艺术设计“专业+项目+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苏州大学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在政府牵头下,与产业园管委会建立合作,突破性地试行一种新型有效的“双工作室”人才培养模式。2.高职院校“三位一体”微观教学组织的构建具有组织理论、系统论、教育学理论等相关理论基础的支撑。大学组织的发展过程,是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为实现组织目标、组织功能和组织形式的不断拓展和分化的过程。在大学的组织与管理中,组织结构及组织的分化与整合是关键。它规定了组织活动的基本框架,制约着大学组织及其成员的行为模式,并进而影响组织的效益和效率。系统论认为,整体性、关联性、等级结构性、动态平衡性、时序性等是所有系统的共同的基本特征,其中整体性是其最为重要的特征。任何系统都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不是各个部分的机械组合或简单相加,系统的整体功能是各要素在孤立状态下所没有的性质。系统中各要素不是孤立地存在着,每个要素在系统中都处于一定的位置上,起着特定的作用。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生产、建设、服务、管理第一线的技术技能人才为主要任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工学结合是其区别于其他高等教育类型的突出特点。而这一突出特点,在实践中需要“三位一体”微观教学组织的实践为保障。

二、高职院校“三位一体”微观教学组织的基本内涵与结构

高职院校“三位一体”微观教学组织的基本内涵教研室、实训室、工作室“三位一体”的组织是在“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理念和目标的指导下,通过对涉及人才培养工作的理论教学、实践教学、顶岗实习、项目制作等活动进行决策、管理、调控、评价和保障的一种新型的微观教学管理组织。这一组织在原有教研室的基础上组建,三室分别设置并功能各有侧重,人员使用按需打通,并由教研室主任统筹协调。四、高职院校“三位一体”微观教学组织在人才培养改革中的实践长江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类专业创办于1988年,具有相对较长的办学历史和发展积淀。艺术学院现设7个专业,12个专业方向,专业及专业方向之间互相支撑、渗透,具有较强的发展潜力与活力。近年来,学院积极探索构建教研室、实训室、工作室“三位一体”的微观教学组织,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的要求,逐步明确这一组织的目标、任务和责任,教学、实训、顶岗三项任务和功能相互促进,良性循环。通过几年的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专业实力不断增强,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目前,艺术学院的省级重点建设项目,占全校省级项目的50%以上。现有全国唯一由高职院校牵头的省级动漫职业教育集团;中央财政支持建设的实训基地一个;省级重点专业两个;湖北省高校实习实训基地一个;省级精品课程两门;省级教学团队一个;楚天技能名师三名;获湖北省高校教学成果奖一项;近四年,教师承担并主持省级科研立项项目十余项;是中央音乐学院在湖北省设立的唯一远程教育中心;近四年,师生勇于与同行同台竞技,在各级各类职业技能竞赛和展演活动中获奖400余项,特别是在国内和省内一些权威性的技能竞赛和展演中,获奖总数创15个全省高职第一,其中4个全省高校第一;毕业生就业率均在95%以上。

(一)通过“三位一体”微观教学组织平台,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三位一体”微观教学组织既有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内在动力,也有支撑改革的条件。近几年,各专业根据自身的条件和基础,开展并不断深化了形式多样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如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搭建“工学结合、学用结合、以用促学,学以致用“的人才培养模式;装潢艺术设计专业采用“校企合作,五个合一”的人才培养模式,都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效果。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毕业生就业供不应求。

(二)通过“三位一体”微观教学组织平台,深化校企合作

根据人才培养的需要,学院本着“合作共赢、双向延伸”的校企合作原则,按照“四个合作”的要求,与十余家企业进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校企合作。教研室的教学内容、实训室的技术规程、工作室的实际项目学习企业,依托企业,服务企业。企业的“车间”向学校延伸,开设订单班和“校中厂”;企业的员工到学校培训;校企合作依托“三位一体”微观教学组织平台不断做实和深化。动漫设计与制作专业牵头组建湖北省动漫职业教育集团,与水晶石公司(负责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伦敦奥运会开幕式视觉创意设计的国内顶尖动漫公司)、数虎图像公司(央视春晚等节目的数字图像服务提供商)、渲奇公司(湖北省内最大的游戏动画制作商)以及湖北日报传媒集团等一流的企业、公司开展合作。

(三)通过“三位一体”微观教学组织平台,构建“平台+模块”的课程体系

工作室立足职业岗位工作需求,对接职业资格标准,转化、充实教学内容,以实际生产项目和典型产品为载体开展教学,进行生产制作;教研室、实训室则按照“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学训一体”的原则,调整课程结构,系统地构建能力本位、项目化的“大平台+小模块”课程体系。“平台”由专业群的共同专业基础课程为基础,保持相对稳定,“模块”则是反应职业岗位要求的变化,学生的兴趣和要求,教师的特长以及办学特色的教学内容。“平台+模块”的课程既有利于专业的稳定,又有利于快速适应市场需求的变化,还有利于提高资源的使用率及专业特色的建设、学生的特色发展。

(四)通过“三位一体”微观教学组织平台,促进实践教学体系建设

“三位一体”微观教学组织平台,为实践教学提供了组织和物质保障,同时也促进了学院“二元、三步、四保障”的实践教学体系建设。实践教学体系中的“二元”就是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三步”就是学生的职业技能训练分三步走,第一步在实训室通过素描、色彩、速写、摄影等基本技能课程的训练,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基本造型能力和手头表达能力;第二步通过专业课的理论学习和在各专业实训室的训练,形成各项专业技能;第三步通过综合实训及在学校工作室、相关企业中的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形成与职业岗位相适应的初步职业技能。“四保障”:校企合作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组织保障,聘请企业兼职教师的师资保障,建设学做一体实训室和工作室的硬件保障,实践教学学时高于总学时50%的课时保障。

(五)通过“三位一体”微观教学组织平台,改革“学做一体”教学模式

学院通过实训室、工作室建设推动和激励“知行合一”的项目化教学课程实施,根据“教、学、做”一体化要求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的特点,积极探索“学、仿、做”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学习基本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技术的基础上,在实训室、工作室进行大量相关产品、作品的模仿与制作。通过模仿与制作训练,使学生形成适应职业岗位需要的动手能力,熟练掌握企业生产、创作制作规程。另外,通过对大量优秀作品、产品的模仿和制作,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和鉴赏能力、艺术创作能力、综合职业技能和职业发展能力。

(六)通过“三位一体”微观教学组织平台,建强“双师”教学团队

学院不断通过在实训室、工作室中承接企业项目,加强对学生实训的指导,大大促进了专任教师的专业技能的提升。同时,根据工作室、实训室的工作需要,积极引进人才和培训教师,近几年,引进了多位曾在企业一线工作,具有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的教师,多数专任教师通过培训获得高级职业资格证书。通过几年努力,已基本建立了一支专兼结合的双师结构教学团队。目前,团队成员编写教材20多本;其中,“十二五”部级职业教育规划教材1本,师生每年为企业完成项目开发40余项。

(七)通过“三位一体”微观教学组织平台,提高社会服务能力

教学组织论文范文第7篇

2004年16号文及“05方案”出台以后,各高职院校都陆续开始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也纷纷采取了一些加强措施,在实践性教学组织和运行方面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仍存在着不少与新媒介环境发展要求极为不相适应的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学观念不更新。高职院校尽管近几年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进行了积极地探索,但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地位和作用仍然存在着认识不足的问题,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性教学观念没有得到及时地更新,观念依然比较陈旧,基本上还停留在“以书本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教学观念上,其忽略学生主体性的“满堂灌”、“填鸭式”、“一言堂”等单向说教的教学模式依然比较盛行,轻实践重理论的落后教学观念在高职院校仍普遍存在,实践性教学在不少高职院校还仅仅停留在传统的课内实践教学阶段。这些陈旧观念不符合现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实践性教学的要求,与新媒介环境发展要求也是格格不入的。它不仅会妨碍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应有功能的发挥,也直接影响了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质量和效果。因此,高职院校要在充分理解现代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内涵和要求的基础上,遵循实践育人的教学规律,有效利用新媒介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实效。

(二)教学管理不规范。目前高职院校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方面管理极不规范,甚至较为混乱。不少高职院校为了迎合“05方案”的文件要求,开始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引入实践性教学这一提法,但仅仅是停留在口头上,没有真正地组织实施起来,纯粹是为了应付上级评估检查而做表面文章,就算有些高职院校开展了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也只是把实践性教学置于理论课教学的附属地位,甚至于可有可无的地位。不少高职院校至今都存在着没有将实践性教学纳入教学计划,实践经费短缺,实践性教学基地不足,教学考评不科学等问题。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实践育人普遍缺乏一个长期的规划和指导,各项与实践性教学管理相关的组织机构保障机制、规章制度保障机制、经费支持保障机制、师资队伍保障机制等还没有真正地建立或完善起来。因此,要形成一套操作性较强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长效运行机制,就必须要在教学管理上下功夫,从课程设置、课时规定、教材使用、课程管理、经费投入、成绩评定等方面给予组织实施保障和制度支持。只有这样,实践性教学的各项管理才能真正步入正规化、规范化的发展之路。

(三)教学手段不先进。教学形式就是教学内容的组织形式,教学形式决定教学手段,有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就有什么样的教学手段与其相匹配。目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组织形式仍然比较传统,基本上还是围绕课堂讨论、学生模拟教学、视频课件观看、社会参观调查等形式开展,采用的教学手段虽然告别了“一本教材、一支粉笔、一块黑板、几副挂图”的传统时代,进入了以多媒体教学为主体的电教化时代,但不少高职院校负责实践性教学的教师还没有真正适应新媒介环境,跟上网络和移动通讯技术快速发展的步伐,对QQ、博客、微博、微信、微课、慕课、智能手机等新媒介技术还比较陌生,对于如何利用这些新媒介工具来更好地服务于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的组织和运行就更是无从谈起。因此,在新媒介环境的大背景下,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如何有效利用上述媒介给我们带来的便利,组织实施广受青年学生喜爱的现代交互式先进教学手段,使学生积极参与的主体性在实践性教学活动中充分体现值得我们思考。

(四)教学效果不理想。从调查研究的数据来看,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效果不理想是各高职院校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最主要表现就是其针对性和实效性不强。高职院校学生构成比较复杂,有中职上来的自主招生两年制的学生和“3+证书”的学生,有普高上来的高考招生的三年制的学生,有与本科院校联合培养的“3+2”的学生等。而高职院校在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时却忽视了这一“差异性”,对不同群体的学生采用同一个教学模式,没有针对不同的学生群体制定不同的实践性教学策略。这种“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缺乏针对性的做法必然会造成实践性教学活动效果大打折扣。

二、新媒介环境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组织和运行创新对策

面对当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所出现的各种与新媒介环境发展格格不入的问题,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组织和运行的现行模式进行创新是十分必要和紧迫的。如何在新媒介环境下对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组织和运行进行创新,是摆在各高职院校面前急需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为此,高职院校就要充分考虑到实践教学主体所处的时代背景和新媒介环境,发挥新媒介对实践性教学的独特作用和功能,规范实践性教学的组织和运行,达到实践育人目的,就应在以下几个方面着手改革和创新。

(一)适应环境,转变观念,清晰界定实践性教学活动内容。现行的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通常由《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形势与政策》、《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三门课程组成。要上好这三门思想政治理论课,达到教学预期的目的,纯粹地课堂理论性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要走实践之路,要适应新媒介环境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因此,高职院校要转变观念,不能把实践性教学看作是可有可无的东西,而应把它跟思想政治理论课理论教学一样当作一门课程来看待,既然是一门课程就要考虑教学内容界定的问题。事实上,当前高职院校对思想政治理论的实践性教学的教学内容究竟包括哪些内容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统一的说法和界定,基本上都是停留在无教材无固定课时的状态下搞几个与理论性教学课内容相关的主题实践活动就匆匆了事,整个实践性教学内容缺乏独立性和系统性。可见,要解决当前高职院校实践性教学存在的以上问题,首先就应清晰地界定与每门思想政治理论课相配套的实践性教学内容的问题,不仅要界定哪些内容属于课内实践教学内容,还要界定哪些内容应放到课外实践教学上来进行,更要考虑到实践性教学活动的覆盖面,设置一些网上实践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运用新媒介技术,实现虚拟化实践教学。

(二)突出主体,注重结合,大力拓展实践性教学途径。高职院校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改过去以教师为主体的传统做法,千方百计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为中心,以社会为平台,以新媒介为手段”的开放式的教学组织和运行模式,不断拓展实践性教学途径。在新媒介环境下,除了采用案例教学、课堂讨论(辩论)、读原著、写读书笔记活动、开校内调研活动、理论宣讲活动、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考察活动等传统实践性教学途径外,高职院校要在尊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基础上,既要注重结合又要善用利用新媒介技术来大力拓展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性教学途径。“注重结合”指的就是开展实践性教学活动要与学生专业教育、社团活动、暑(寒)假社会实践“三下乡”活动、新生入学教育等活动结合起来开展,这样不仅可以节省场地和费用,同时还可以提高学生参加实践性教学活动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利用新媒介技术就是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手机等新媒介平台以及博客、微博、QQ、微信、MSN等新媒介工具,开拓网络虚拟社区,开展网上社会实践,如网上社会调查、网上缅怀革命先烈、网上红色旅游、网上主题讨论会等,不断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途径。

教学组织论文范文第8篇

学习型党组织,是以学习为固有特征的党组织,具有自觉学习意识,善于主动学习。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就是通过学习活动不断提升广大党员、师生的学习能力,树立主动持久学习意识,实现对党员个体及党组织的学习功能的引领,提升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建设高校学习型党组织,主要是在原有党组织基础上,对其原有的学习理念、行为、制度等进行优化和完善,赋予新的学习功能。

高校学习型党组织有其特殊特点:一是具有更为浓厚的学习欲望。学习是人与生俱来的天性,教师尤其具有强烈的自我发展的欲望和自我超越的能力,而对高校学生而言,学习是他们的天职,这种天性、渴望和天职,决定了高校师生一般都具有浓厚的学习欲望。二是具有更为丰富的学习资源。科学研究是高校三大职能之一,高校也是最适宜从事学习和研究的场所之一。各高校党组织为广大党员师生搭建了广阔、高效、便捷的学习平台和载体,这种丰富的教育资源和良好的学习氛围,是高校学习党组织的优势所在。三是具有更为强烈的创新意识。以学习推动教育创新,把学习作为教育创新的源动力,是高校学习型党组织的一个显著特征。加强高校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更能体现教育创新的思想,通过持续不断地学习以增强广大教师的课堂创新意识和内涵发展能力,使广大党员师生拥有更高、更强、更持久的创新功能,推动学校更好发展。四是具有更为完善的自我调控功能。高校在重新激活党的各级组织,盘活现有的组织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学习型基层党组织,不断在环境中学习新知识,吸纳新营养,增强自身的有序性和协调性,建立良性的自我调控能力,从而有效应对因办学规模扩大,教育改革发展深入等新情况和新问题给党建工作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

2高校二级单位建立学习型党组织的途径和方法

第一,树立学习意识,提高学习能力。二级教学单位要积极倡导全体师生树立全员学习、自觉学习的理念,始终把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一种精神追求、一种生活方式;树立团队学习、相互学习的理念,营造氛围,充分调动全体师生融入团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树立学以致用的教学理念,以兴趣领着学,带着问题学,不断提高战略思维、创新思维、辩证思维能力以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二,搭建学习载体,创新学习形式。二级教学单位要对传统学习方式进行积极改造,不应拘泥于形式。要根据新形势下师生在知识和技能方面的新需求,组织开展各种形式如“一周一讲”主题教育活动,运用学习讲坛、读书会、知识竞赛、技能比赛等广大师生喜闻乐见的手段,利用QQ群、微信群等现代化传媒手段,不断丰富学习内容,活化学习形式,增强学习的吸引力。